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实录全文如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
三年多来,我国始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三年多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极限考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人民防线。
要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和统筹调配,不断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要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发展态势,保持常态化指挥体系有效运行,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水平。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我们请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许正斌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先生;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女士;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记者的提问。
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应当讲,应急医药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规模疫情处置当中,需要应急保障的物资种类多、总量大,而我国地域广、各地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为保障医药物资供给的充足和可及,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医药物资的保障工作。
一是完善分级的储备制度。除了中央要做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外,地方也要加大储备的力度,形成国家储备、区域储备、省市县储备和医疗机构储备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储备格局,健全区域间储备合作和互助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紧急调用更加高效,以及时的补充救治资源的缺口,使临床救治工作得到及时满足。
二是及时完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应急医药物资分为产能储备和实物储备等。对于实物储备,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实物储备的目录和数量,以及储备的方式。同时,结合传染病疫情的需要,建立疫情的专项储备,提前测算用药和物资的需求,扩充相应的产能和实物储备,保证药品物资供给的充足和可及。
三是要强化医疗机构应急药品和物资的储备。指导推动医疗机构落实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的任务,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储备合作,做好重点药品物资应急采购和跨区域的调配,充分发挥国家传染病救治基地、紧急医学救治基地以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大型公立医院的作用,结合疫情的形势,提前做好药品、物资、设备的储备,需要时能够进行区域的支援。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储备,建立动态平衡调节的机制,不断地提高储备的效能。
此外,高等院校在春季开学之际,也要做好药品的储备,为师生提供相应的服务。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履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牵头单位职责,与有关部门地方大力协同,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任务,有力支撑我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全国一盘棋”调度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建立重点医疗物资中央、地方两级调度机制,分级负责、属地统筹,坚持日调度、周计划,将4大类954家医疗物资企业纳入调度范围。每日监测重点医疗物资生产量、供应量、运输量等关键指标,形成快速响应、集中调度、执行有力的“全国一盘棋”工作格局。在医疗物资研发、审批、生产、流通、进出口、监管、融资等各个环节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广大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指挥调度,加班加点、辛勤工作,极大提升了生产保供效率,充分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医疗物资增产扩能。组织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增产扩能方案,派出特派员进驻重点企业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启动应急审批程序,加强涉疫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和质量监管;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累计为327家白名单企业贷款830.3亿元。在各部门、各地方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各类医疗物资产能产量短时间内实现大幅提升,阿兹夫定片日产能提升8.2倍,布洛芬提升7.5倍,对乙酰氨基酚提升4.9倍,有创呼吸机提升6.8倍,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提升4.3倍,制氧机提升2.1倍,国产ECMO成功获批上市。实践再次证明,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产品品种、强大的生产制造和配套能力为保障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应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是全力保障医疗物资稳定供应。密切跟踪各地疫情发展形势和达峰时间,强化供需对接,按需求紧迫程度合理确定医疗物资调拨数量和供应节奏。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发布1700余个中药协定处方,服务群众超过2700万人次;开展全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供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充分发挥中央医药企业主力军作用,强化重点医疗物资调配流通,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力发挥保通保畅作用,切实抓好涉疫产品通关与企业运输服务保障,确保高效运输配送。
目前,所有新冠治疗救治医疗物资产能充沛、库存充足,完全能够满足疫情防控医疗物资需求。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民以食为天。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事关14亿多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三年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紧盯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制定下发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方案,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和手段,来抓紧抓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这三年来,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下一步,将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底线任务,继续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重点是三个方面:
一是全力抓好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坚持 “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力扩种大豆油料,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多油并举扩面积增产量。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合理区域,防止生产出现大起大落。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同时要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也要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
三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粮食生产的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农业先进技术集成创新平台。特别是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一些新品种。同时还要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特别是要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的小型机械以及园艺机械。另外,要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要同步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牵头作用,会同各成员单位,坚持全面监测调度,系统谋划研究,积极指导协调,狠抓落地落实,统筹做好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有效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需要。
回顾新冠疫情三年以来,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取得的成效,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句话:一是供应充足。刚才农业农村部毛德智先生也讲了,这几年全国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增长,粮食连年丰收,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创历史新高;蔬菜种植面积3.3亿亩以上,产量8亿吨左右;畜产品生产发展势头良好,肉类和奶类产量创历史新高。二是价格平稳。三年来,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涨幅均在合理区间。全国大米、面粉价格平稳运行,没有出现明显波动,食用油价格稳中小幅上升,猪肉、鸡蛋价格总体呈现周期性、季节性波动。
上述成效的取得,是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结果,是认真全面做好相关保障工作的成果。总结和归纳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生活物资量足价稳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确保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门设立生活物资保障组,每到疫情防控形势趋紧以及重要的时点、重大的活动之前,都要对统筹生活物资保障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二是生活物资量足价稳得益于保障机制高效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各成员单位,围绕保供稳价的共同目标,紧盯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压实责任,分工合作,高效协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和每日调度管理,全力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全流程、各环节工作,形成了跨部门的强大工作合力。加强与省级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机制沟通衔接,畅通上下联动渠道,及时了解各地保供稳价工作动态,督促指导地方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省级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机制也迅速响应,主动担当,多措并举抓实抓细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同时,我们还注重经验总结,出台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构筑起保供稳价的长效机制。
三是生活物资量足价稳得益于始终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全面监测研判,每日监测全国36个大中城市200余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40余家大型连锁超市,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交易量,每日会商研判全国生活物资生产供应、市场价格、政府储备、商业库存包括绿通车数量等,及时掌握研判个别地方短时出现的集中采购等市场异常波动情况。坚持重点指导协调,聚焦疫情重点地区和重要民生商品种类,第一时间指导地方启动保障工作机制,加强供需对接联系,并且迅速响应地方需求,及时协调组织货源和运输保障。
四是生活物资量足价稳得益于应急保供能力提升。着眼储备、调运、配送等环节,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着力加强生活物资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加强成品粮油储备,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以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提升到了15天以上。充分发挥大型商业企业、大型物流体彩网 的主渠道作用,确定1800余家重点保供企业。指导各地提前谋划建设应急物资中转站,优化完善运转预案,确保紧急状态下快速有效投用。指导疫情地区对重点保供企业“快封快解”“应开尽开”,实行“专人、专车、专线、专管”闭环模式,推广一人一楼、一楼一群、一天一问、一送一接“四个一”等保供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末端配送,千方百计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海关是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在三年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海关切实扛起口岸疫情防控的重大政治责任,为全国疫情防控贡献了海关的力量。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遵循。三年来,我们坚持口岸疫情防控海关必坚守,采取有史以来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共检疫入境人员1.6亿人次,检出新冠阳性8.2万例,监测检测进口冷链食品样本600余万个,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2000余个,坚决筑牢了口岸检疫防线,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是要持续完善体彩网比分直播 特色的口岸卫生公共体系。面对突发疫情,全国海关迅速建立起统一指挥、立体防控的三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并保持高效运转;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海关毫不动摇坚持总策略、总方针,全方位打造“人、物、环境”同防、多病同防、“水陆空”同防的三个同防体系;面对持续增大的外防输入压力,海关与外交、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民航、疾控等部门密切配合,打造了“境外—国门—家门”全链条联防联控闭环管理,有力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
三是继续锻造坚强有力、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海关三年口岸疫情防控是全国抗疫总体战阻击战重要组成部分,海关全体干部职工舍小家、顾大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1000余天,先后有379万人次、日均2.8万余名海关关员投身外防输入战线的最前沿。每天有3500多名关员身着防护服与病毒直接作战,最长的关员连续参加了28轮、长达823天的封闭管理,为牢牢守住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关口担当尽责。
四是要不断推进科技赋能和现代化改革进程。三年的疫情防控中,海关持续加大科技支撑,不断提升智慧化水平,从健康申报小程序、“掌上海关”APP、“互联网+海关”,到智能核验分流机、远程测温流调仪、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在做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效缩短了旅客通关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改善了通关体验。
下一步,海关将继续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海关应有的贡献。谢谢。